Mon panier 0
Mes favoris 0
闲情偶寄 | Xianqing ouji | Au grès d'humeurs oisives (en chinois, avec commentaires de Wang Hui)

闲情偶寄
Xianqing ouji
Au grès d'humeurs oisives (en chinois, avec commentaires de Wang Hui)

Date de parution : 01/09/2020

Expédié sous 48h
28,00 €

Livraison France à 7,90 € et à 5,90 € à partir de 45 € d'achat

Ean : 9787513412414
Pages : 378


Partager :

Résumé


《闲情偶寄》始刊于清康熙十年(二八七一年),后收入《笠翁一家言全集》。从内容上看,《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馊、种植、颐养等八部,内容较为驳杂。其中,前三部《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主要是他的戏曲理论,故后人裁篇别出,辑为《李笠翁曲话》。在《词曲部》中,他把戏曲的“结构”放在首位,认为一部戏曲要主题明确(立头脑),结构严密(密针綫),情节集中(减头绪),选材新颖(脱窠臼)等;词采上,他认为戏曲语言要浅显易懂,要有趣味性。韵律上,他提出恪守词韵、慎用上声、少填入声等主张。《演习部》主要介绍的是戏曲实际演习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他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故而他非常重视剧场上冷热的搭配,演员演出时发音的准确和宾白的节奏等。《声容部》是对演员的姿色、服饰、技艺方面的论述。总之,这些理论都是针对现实的弊病而提出来的,所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后五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锲部》《种植部》《颐养部》,主要介绍的是生活方面的知识:房舍建筑求《居室部》,家具制作问《器玩部》,蔬谷肉类查《饮食部》,花草树木读《种植部》,养生寻乐看《颐养部》。总之,《闲情偶寄》这部着作包罗万象,所选题目均来自实际生活。虽事无巨细,一并收罗,但读来却丝毫不觉琐碎,反而因此更觉生活之美无处不在。其谈的是生活小事,体现的却是闲情雅致,故而运笔自然,语言亲切。合则为一部包罗万象的着作,分则为一篇篇优美的小品文。可谓情闲而笔亦闲也。

前言/序言
李渔(二八一一年-二八八〇年),初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更号笠翁,原籍兰溪(今属浙江),生于江苏如皋。明代时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途,遂从事着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四十一岁去杭州,后移家金陵,建“芥子园”,并开设芥子书肆,编刻图籍。又组织姬妾,北抵燕秦,南行浙闽,出入达官贵人府邸演出自编自导的戏曲。在此期间,他与戏曲家昊伟业、尤侗相交。后因担任主演的乔、王二姬相继病亡,本人亦已年老,境况较前困窘。故于清康熙十六年(二八七七年)复移家杭州,于云居山东麓修筑层园,终老于此。笠翁一生着述颇丰,剧本有《笠翁十种曲》(《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巧团圆》《凰求凤》《意中缘》《玉搔头》),小说有《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等多种,杂着《闲情偶寄》和诗文集《笠翁一家言》等。
《闲情偶寄》始刊于清康熙十年(二八七一年),后收入《笠翁一家言全集》。从内容上看,《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馊、种植、颐养等八部,内容较为驳杂。其中,前三部《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主要是他的戏曲理论,故后人裁篇别出,辑为《李笠翁曲话》。在《词曲部》中,他把戏曲的“结构”放在第一位,认为一部戏曲要主题明确(立头脑),结构严密(密针綫),情节集中(减头绪),选材新颖(脱窠臼)等;词采上,他认为戏曲语言要浅显易懂,要有趣味性。韵律上,他提出恪守词韵、慎用上声、少填入声等主张。《演习部》主要介绍的是戏曲实际演习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他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故而他非常重视剧场上冷热的搭配,演员演出时发音的准确和宾白的节奏等。《声容部》是对演员的姿色、服饰、技艺方面的论述。总之,这些理论都是针对现实的弊病而提出来的,所以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后五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锲部》《种植部》《颐养部》,主要介绍的是生活方面的知识:房舍建筑求《居室部》,家具制作问《器玩部》,蔬谷肉类查《饮食部》,花草树木读《种植部》,养生寻乐看《颐养部》。总之,《闲情偶寄》这部着作包罗万象,所选题目均来自实际生活。虽事无巨细,一并收罗,但读来却丝毫不觉琐碎,反而因此更觉生活之美无处不在。其谈的是生活小事,体现的却是闲情雅致,故而运笔自然,语言亲切。合则为一部包罗万象的着作,分则为一篇篇优美的小品文。可谓情闲而笔亦闲也。
《闲情偶寄》从刊行之初便受人欢迎,在当时已经有诸多版本行世。最著名的有清康熙十年(二八七一年)翼圣堂十六卷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〇年)芥子园《笠翁一家言全集》本,之后翻刻、伪刻不计其数。民国期间如会文堂书局、宝文堂书局等均有石印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浙江古籍出版社有《李渔全集》点校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又有作家出版社《明清性灵文学珍品》立人校订本等,二十一世纪则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小品丛刊》校注本,时代文艺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化精华》本等。以上是全本,至于选本亦不下数种。本次点校,以清康熙十年(二八七一年)翼圣堂十六卷本为底本,参合其他版本进行对校。底本中俗字、讹字均直接更正,不出校记。参考的点校本中有明显的标点、校注不当者,亦径直改正。本次点校尽量力求简洁、准确。若有不当之处,尚请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