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panier 0
Mes favoris 0
(bilingue chinois-anglais) |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Heidegger  | 牛津通识读本:海德格尔(中英双语)

(bilingue chinois-anglai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Heidegger
牛津通识读本:海德格尔(中英双语)

Date de parution : 01/04/2013

16.00 €

Livraison France à 4,50 € avec Mondial Relay !

Ean : 9787544729789
Pages : 141

Partager :

Résumé


编辑推荐

《牛津通识读本:海德格尔》由牛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迈克尔•英伍德撰写,对海德格尔的思想进行了可信、明晰的阐释。国内著名哲学学者陈嘉映作序推荐。

名人推荐

我觉得他(作者)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体理解是可信的,他让这些思想对普通读者变得较为浅易,却并不曾让这些思想变得俗陋。这是导论写作难能之处。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嘉映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迈克尔•英伍德 译者:刘华文

迈克尔•英伍德 牛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已出版著述包括《黑格尔:选集》(编)(纽约,1989)、《黑格尔词典》(牛津,1992)、《海德格尔词典》(牛津,1999)、《黑格尔的心灵哲学》(牛津,2008)等。

目录

书目参照说明
1 海德格尔生平
2 海德格尔的哲学
3 存在
4 此在
5 世界
6 语言、真理、烦
7 时间、死亡与良知
8 时间性、超验和自由
9 历史与世界时间
10 艺术
11 梅斯基希的圣马丁?
词汇表
索引
英文原文

序言

陈嘉映
很多学者不建议学生读导论,要读就读原著。我的看法不尽相同。当然,我同意,导论绝对无法代替原著,有心钻研者,必须以读原著为主。哲学著作并非意在提供一个真命题集,它倒更像一件作品。单说伟大思想家们各自不同的写作风格,就已经提示大量的思想内容。探索的进程,其意义殊不少于探索的结果。不过话说回来,读书人并不都以钻研为志,钻研者也有程度不同。精研黑格尔的学者,可能也想了解胡塞尔,尽管他不打算钻研胡塞尔。没有谁靠读科普成了科学家的,但大科学家有时也读科普。为此,我们应该像感谢优秀科普作家一样感谢优秀的导论作者。
导论也有种种风格。考克尔曼(J.J. Kockelmans)写《存在与时间》导论,几乎全用海德格尔本人的语汇,甚至海德格尔自己的例子,更多是要给出这本书的一个提纲。迈克尔•英伍德(Michael Inwood)的这本《海德格尔》则不同,他比较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语汇、不同的例子来重述海德格尔的思想。这样写,冒的风险要大些。不过值得一试。任何思想,包括伟大思想家的思想,都不能始终停留在自己的语言和风格中,它总要不断以这种那种方式与别样的语言、别样的思路连接起来,才能保持其生命。当然,我并不处处同意作者对海德格尔的重述或解释,像海德格尔那样深刻难解的哲学家,我想,谁写一本导论都会与别人所写的大不一样。不过,我觉得他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体理解是可信的,他让这些思想对普通读者变得较为浅易,却并不曾让这些思想变得俗陋。这是导论写作难能之处。
我读下来,觉得这本导论有两点主要的不足。其一,作者虽常常尝试用新的方式重述海德格尔的思想,但似乎没有提出很多开拓性的新理解。其二,全书集中在《存在与时间》一书,此外有一章绍述《艺术作品的本源》,极少涉及海德格尔中后期思想。读者来读一本以“海德格尔”为题的导论,难免因此感到挺大的遗憾。
最后,在学术著作滥译成风的今天,我愿特别提到,这个中译本的译文不错,虽不够精细,但可信,也流畅。
2008年10月17日

En anglais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 is probably the most divisive philosopher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viewed by some as a charlatan and by others as a leader and central figure of modern philosophy. Michael Inwood's lucid introduction to Heidegger's thought focuses on his most important work, "Being and Time," and its major themes of existence in the world, inauthenticity, guilt, destiny, truth, and the nature of time. These themes are then reassessed in the light of Heidegger's later work, together with the extent of his philosophical importance and influence. This is an invaluable guide to the complex and voluminous thought of a major twentieth-century existentialist philosopher.